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图片新闻
2025 11-12 10:22
北方海南:量质齐升 塑造新动能

十一月的海南区发展热潮奔涌不息,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粮食持续稳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一幅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这片厚土上浓墨重彩铺展。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海南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海南答卷”

聚力产业转型,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硬核支撑

十四五期间,海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立足自身定位、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广聚500万吨/年煤焦化、华恒PTMEG、PBAT一期等223个重点项目高歌猛进,地区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置装置优化、危废减量化及配套储罐项目、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BDO-PBAT一体化项目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融入产业发展集群,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亚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在位于海南区工业园区的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分公司36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现场,已经进入投产前的最后调试阶段,作为海南区焦化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的重点项目,其建成投产后,将为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image.png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分公司36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现场

在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变电站,可调节频次和时间的自动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目前,该企业已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顺利通过两化融合AAA管理体系认证,被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先进级智能工厂”。智能化升级改造让企业生产从本质上实现了提质增效,让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image.png

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巡检机器人

在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实现“一块石头”到“一匹布”的转变。据了解,该公司以石灰石为原材料,主要生产BDO、PTMEG等化工原料,用其加工出的氨纶,被应用于各类弹性织物,如运动装、袜子、内衣及其他弹力薄型织物等,是发展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纤维。

image.png

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的国轩工业园区绿色供电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内蒙古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监荆延成说:“项目并网后,每年将为国轩零碳科技公司提供约5亿千瓦时绿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减少标煤消耗约16万吨,助力乌海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image.png

国轩工业园区绿色供电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锚定特色兴农,筑牢粮食安全与富民根基

“十四五”以来,我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现代农业,粮食持续稳产,农业科技水平更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海南区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种田大户蔡江勇就从一个种地的“门外汉”,一步步变身现代“新农人”,他不仅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还采用无人机巡田、物联网遥测终端等新技术,实现了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蔡江勇感叹:“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吃饭,效率高多了!”

如今,智慧农业技术在海南区各处都有广泛应用,各个大型种植基地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依据土壤湿度精准灌溉,节水超20%,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还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image.png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高标准农田物联网遥测终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海南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2万亩,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约30%,实现了从“零散田”向“高产田”的跨越式转型。

十四五”期间,海南区依托地域优势资源,大力推动农牧业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以荣冠、保元、阳光田宇等农业企业为多点带动辐射的规模化养殖及葡萄种植、葡萄酒产业集聚圈,不断扩大碱水虾、生猪、蛋鸡等优质农畜产品影响力,提升“阳光田宇”“巴镇万亩滩”“保元鸡蛋”等农业品牌知名度。其中,阳光田宇“鲜食葡萄”、“酿酒葡萄”被评为“绿色食品”,阳光田宇红酒获得世界、国家奖项23次,海南区猪肉、蛋鸡、肉鸡、肉羊和葡萄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image.png

海南区拉僧庙镇鲜食葡萄

在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鸡舍里,更是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化管理,鸡舍内的养殖温度、湿度、空气流量等环境指标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精准调节,确保鸡舍全程处于密闭、舒适、无菌状态。新型养殖模式下,可实现1个人监控10万羽鸡,降低人工成本50%,产蛋率平均达标率达101.16%,综合达标率达100.1%,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image.png

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鸡舍

激活多元动能,彰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力量

“十四五”时期以来,海南区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行动,旅游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东仙、华联、海蓝、银光、中蒙俄等商业综合体运行平稳,生活消费品保供机制完善。

走进位于公乌素街南,如意小区西门的海蓝生活超市,店内商品近万余种,品类涵盖了蔬菜水果、肉蛋水产、米面粮油等,“以前想买点排骨炖汤要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买到了,真是方便啊。”一早,在海蓝生活超市,居民张阿姨买到了新鲜的排骨,开心地说。“十四五”期间,海南区聚焦消费新热点、新场景、新动能,持续办好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累计安排消费促进资金198.5万元,实现社会零售额突破60亿,累计平均增速3%,切实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与群众消费潜力。

image.png

海蓝生活超市一角

在海南区持续火热的消费市场中,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肯德基、瑞幸等品牌作为区域“首店”亮相,成为年轻群体消费新地标,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据悉,“十四五”时期全区社零额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4.2%,限上13家社零企业总额完成10767.6万元,同比增长4%,增速连续保持三区第一。

近年来,海南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中蒙俄食品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周边地区及中蒙俄的优质农畜资源,构建“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建成贸易综合服务楼2栋、食品加工楼1栋、在建冷库1栋。

“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周末带孩子来逛逛,既方便又长见识。”正在选购进口食品的市民贺女士高兴地说。如今,走进海南区中蒙俄特色贸易区,15个国家、1700多个商品,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300多种中国一乡一品区域品牌产品琳琅满目。

image.png

海南区中蒙俄特色贸易区

海南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重点任务与落实“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统筹衔接、一体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区对外贸易累计平均增速达33.1%,辖区进出口企业逐渐增加至17家,产品出口覆盖15个国家,主要出口氟苯胺、电石、炭黑、机械配件等产品,外贸业绩回流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注册锦溢隆农牧业科技和荣通工贸2家外资企业,实现外资破零增量。

五年间,海南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资源型工矿城市向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转型,实现了城市产业结构更优,城市品位更高、城市气质更佳。下一步,海南区将继续砥砺前行、实干争先,奋力谱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北方海南“公众号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