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事故防护
来源:    时间:2017-09-20    阅读量:    [关闭本页]

   你可能听说过某些家用装修石材和家用电器中存在着辐射问题,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辐射。一种是核辐射,另一种是电磁辐射。
      
    一、放射性
  
    我们做胸透时,穿透胸部的X射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自然界中还有一些比X射线的穿透力更强的射线,它们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发出的某些射线。
  
    放射性是指某些原子核衰变或核反应时能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的现象。放射线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只能用仪器才能探测到;有大小不等的穿透能力。
  
    二、放射性事故
  
    放射性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各种射线的照射。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内都存在一些放射性物质,由它们造成的对人体的照射叫做天然本底照射。戴夜光表、做某些医学检查、乘飞机、吸烟等,都会受到天然本底以外的额外照射,叫做人为放射性照射。
  
    三、放射性防护
  
    ⒈尽量远离张贴有电离辐射标志或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的物体或建筑物。
  
    ⒉注意辨别放射源及盛装容器。放射源一般被加工呈圆柱形或球形,外观往往比较精致、整洁、光亮,一些强的放射源在黑暗时还有可能发光。盛装放射源的容器通常是用重金属元素加工而成的。我们见到类似可疑物品不要擅自收藏。
  
    ⒊远离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除可能发生因施工造成意外砸伤外,还应考虑某些施工基建过程中,一些深埋地下的放射源被挖出后会带来辐射,使人致伤。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施工现场,如对地下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施工时,为防止管道泄漏,往往要对管道进行无损辐射探伤。由于某些探伤仪器在探测过程中会“说话”,所以一些居民和儿童感到格外好奇而围观,这样有可能造成放射伤害。
  
    ⒋提防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燃煤、饮用水、新建住宅的土壤及建筑材料、香烟,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如鱼及许多水生动植物、某些茶树叶等都含有放射性物质。但这些放射性污染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如燃煤可通过排气通风,烘烤食物采取隔离屏障法;不长期专一性饮用矿泉水,严格控制和处理放射性污水;新建住宅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等。至于日常生活用具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其量较微,只要符合新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其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⒌防止核泄漏事故伤害
  
    核电站有很严格的技术安全措施,通常发生核物质泄漏的可能性极小,但在某种意外情况下可能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烟羽区和食入区。
  
    ⑴烟羽区的防护
  
    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形成羽毛状的烟气流。它们会在10-20km范围的地面沉降,形成烟羽区。
  
    人员在烟羽区内的主要防护方法是防止有放射性的物质沾染,尽快疏散、掩蔽。在烟羽区沉降期间,即使撤离也应对呼吸道和身体进行防护,对污染的皮肤及时进行洗消。个人防护方法与爆炸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方法相同。
  
    注意随时接受人防部门的指导。采取一些控制性防护措施,如服用碘片,食用经检查合格的食品等。
  
    ⑵食入区的防护
  
    核泄漏事故会引起水系、牲畜、蔬菜等的污染。人因食入这些食物会造成辐射伤害区域,称为食入区。食入区可达50km甚至更远。
  
    居民在食入区内要遵守对食物和饮水的管制规定。对这个区域内的某些食品如牛奶、蔬菜和水果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销毁沾染严重的蔬菜。测定水源是否可以饮用。人员应尽快服用碘片。
  
    四、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波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如果人们长期受到电磁辐射的照射,也会引起照射伤害。
  
    大量事实证明,在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下,人体的神经、消化、免疫、内分泌、生殖、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电磁辐射频率越高、强度越大、距离辐射源越近、接触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空气越不流通,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越大。
  
    我们一方面要关注通讯、雷达、电子干扰、医疗、科研用频微波设备对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以及微波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对人体的危害同样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