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政府
海南概况 返回上级
海南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南地区土地由山地丘陵、山间洼地和黄河阶地平原构成,土地总面积1005平方公里,约占乌海市土地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已开发的有:耕地面积2790.53公顷,约占土地总量的2.69%;林地面积744.9公顷,约占土地总量的0.79%;其余城镇用地、村庄用地、工矿区专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水利工程用地,仅占很小一部分土地。
    尚未开发的土地有天然牧草地、裸岩硬地和沙地。天然牧草地80646.19公顷,约占土地总量的81.2%,是未来开发利用的丰厚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南地区是个地下矿产富集的地区,主要矿产有煤、铁、粘土、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岩,其次有金、硅石等矿产10余种,矿化点达数十处。
    一、煤
    煤是海南地区的主要矿产。桌子山石炭二叠系煤田八大矿区,海南地区就占有滴沥邦乌素、白云乌素、老石旦、公乌素和雀儿沟5个矿区。已探明煤的总储量35.7亿吨,保有储量22.04亿吨,煤质牌号为焦煤、肥煤、肥焦煤、肥气煤和瘦煤、贫煤,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焦煤产地。
    主要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含有薄层不可采煤层。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滨海沼泽相沉积。煤系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粘土岩。雀儿沟矿区有薄煤层2层,局部可采。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滨海沼泽相含煤地层,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砂质页岩,页岩与细砂岩3层,夹粘土页岩和煤层。厚度46~300米,含煤层8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的17、16、15、14和12号煤层总厚度15.3米。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系地层为河流、湖泊和沼泽的陆相沉积地层,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和灰色页岩,沙质泥岩,多层中厚层煤层,夹有硬质粘土岩,总厚度47~170米。含煤10层,其申10、9、8、7、5、2共6层煤为可采和局部可采,厚度约8~12米。
    二、铁矿
    海南地区铁矿的储量较小,但矿点较多,矿石种类有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
    赤铁矿    博格勒其高勒赤铁矿点,位于甘德尔山的中南段,矿体处于奥陶系下奥陶统的石英砂岩与石灰岩接触面的破碎带中。铁矿石多呈致密块状。肉眼鉴定含铁量在40%左右,预测远景储量较小。
    褐铁矿    雀儿沟矿点,位于拉僧庙南5公里。零星出露矿体38处,矿体长70~200米,厚0.37~26米,预测储量900万吨。
    另外,在桌子山区,下奥陶统石灰岩与中石炭统的接触面上,以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砂岩、页岩层中,也有零星分布,一般呈窝状,透镜状小型矿体,矿石含铁量在35~52%左右。
    菱铁矿    主要分布在公乌素地区,黑龙贵地区亦有少量出露。矿体产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沙质、泥质灰岩中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砂岩中。在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中,发现有6个菱铁矿层,单层长约1000米,厚度变化大,在0.2~2.45米之间,矿石含铁量乎均为25~29%。并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
    三、粘土
    海南地区的粘土矿有硬质、软质和半软质等类型,产于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主要成分是高岭石,一般占矿石总量的80~95%,其余成分有伊利石、蒙脱石、石英、云母和铁、钛。
    老石旦粘土矿    位于老石旦南部,上矿层厚10~30米,下矿层厚40米,稳定性较差,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和AL2O3,前者约占50~65%,后者约占8~17%。烧失量约9.7%,矿石储量1794.10万吨。
    水泥厂粘土矿    共有3个小矿区。哈图乌素矿区,位于水泥厂西南1.5公里,矿区面积0.4平方公里,矿层长700米,宽500米,厚9~30米,上有3余米厚的覆盖层。矿石化学成分:Si0252%,AL2O314.73%,MgO9%,塑性指数大于22,区内矿石储量高达776万吨。水泥厂南山矿区,位于水泥厂南3公里,矿层厚度32~98米,夹4~5米厚度灰白色钙质粘土及钙质砂岩。矿石化学成分Si0258.97%,AL2O311.94%,MgO8.15%。烧失量10.27%,塑性指数大于14,区内矿石储量高达3636.39万吨。水泥厂东矿区,位于水泥厂东2公里。矿区面积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厚度10米,最厚25米。上覆4~5米的第四纪堆积层。化学成分: Si0257.31%,AL2O313.28%,烧失量9~11。区内矿石储量4320万吨。
    滴沥邦乌素粘土矿    探明可采矿层2~3层,C十D级总储量为358.1万吨,是海南地区唯一富集的紫砂粘土矿。
    四、石灰岩
    海南地区是个石灰岩富集的地区,境内的桌子山和甘德尔山的裸露岩石绝大部分是石灰岩,远景储量约100亿吨。
    石灰岩生成的地质年代久远,属于远古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下统。寒武纪的薄层石灰岩工业价值较小,下奥陶纪的厚层石灰岩,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优良,品种多样,有水泥石灰岩,电石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和制碱石灰岩。
    石灰岩所含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是方解石,约占70~90%,其次是白云石,约占1~4%,其余为少量的褐铁矿和石英等,约占4%。
    海南地区的石灰岩的最大特点是氧化钙含量高,一般都在50%以上,而有害成分如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等均很小,因而,石灰岩的工业价值较大。
    五、白云岩
    白云岩赋存于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底部,为层状沉积,海南地区仅在老石旦有零星分布。
白云岩的化学成分MgO的含量约20%,CaO的含量约30%,并且含有SiO2、Fe2O3和AL2O3等杂质。颜色通常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白云岩在钢铁工业中大量用作碱性耐火材料。
    六、石英砂岩和石英砂
    分布于桌子山和甘德尔山的震旦亚界地层中,上部为白、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下部为灰白、肉红和紫色细、粗粒石英砂岩,矿层比较稳定,储量较大。
    石英砂产于老石旦地层第四系风积层中,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是长石,矿层厚3~7米,工业储量249.9万吨。
    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均可作冶金辅助原料和玻璃生产原料。
    七、普通建筑用砂石
    普通建筑用石材和不同粒级的砂和砾石,广泛分布于高山、山间沟谷洼地和山前洪积扇中,储量极其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的建筑用材。
    水资源:
    一、地表水
    海南地区的间歇性地表迳流,除了小部分渗人地下,补给地下水以外,大部分顺沟谷流走。
黄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资源。最大年迳流量492.6亿立方米(1967年),最小迳流量179.3亿立方米(1969年),平均年迳流量为321亿立方米,在农业生产用水期间,即每年4~10月,黄河迳流量是由低到高峰阶段,尤其是7~10月的迳流量约占全年的70%。黄河水含沙量为2.30~5.02公斤/立方米,水质较好,矿化度为0.4~0.65克/升,为HCO3•SO4•CL—Na•Ca•Mg型水。
    二、地下水
    第四系冲积洪积层潜水。共有4个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含水量颇丰。尤以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层含水和中下更新统冲积洪积层潜水和承压水为好,是海南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单井涌水量11933.38立方米/昼夜。水质良好,物理性呈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10~16℃,PH值7.5~8.6,属弱减性,总硬度小于25德间度,矿化度0.45~2.15克/升,化学类型为CL•HCO3•SO4—Na•Mg•Ca型水。
    潜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经测定,海南地区年补给量约1203.33万立方米,另外,该含水层主要分于黄河一、二级阶地,当开采量增大,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时,可接受黄河水补给。
    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溶洞裂隙承压水。该含水层在海南地区发育较好,地下水储量较大,为老石旦、公乌素和“六五四”地区的用水水源。水质良好,无色、无味、无嗅、透明;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Mg•Ca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PH值大于8。
    生物资源:
    一、野生植物资源
    海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己查明野生植物有69科,181属,279种。其中木本植物66种,包括乔木6种,灌木37种,半灌木22种,木质藤木1种。草木植物201种,其中菊科植物有20属45种,藜科植物有13属32种;豆科植物有12属23种;禾本科植物有13属16种;十字花科植物有8属10种;毛莨科植物有5属9种;蒺藜科植物有5属8种;蔷薇科植物有5属8种;蓼科植物有4属7种;百禾科植物有4属7种;紫草科植物有5属9种;唇形科植物有4属4种;树柳科植物有2属4种。另外还有孢子植物11种。
    药用植物    鱼腥草、马勃、梅农、地柏、问荆、银粉背蕨、地柏枝、木贼麻黄、杜松、膜果麻黄、蒙桑、蝎麻、蒙古河拐枣、扁蓄、叉分蓼、西伯利亚蓼、登相。中亚滨藜、锦狼蒿、野鸡冠子花、菊叶刺藜、猪毛菜、刺沙蓬、反枝苋、马齿苋、狭叶草原霞草、早表瓶草、银柴胡、王不留行、血见愁、芹叶铁线莲、短尾铁线莲、黄戴戴、回回蒜、香唐松草、鄂尔多斯小柏、匙叶小柏、角茴香、灰绿黄堇、独行菜、羊辣辣、沙芥、瓦松、小丛红景天、景天三七、鹅绒陵委草、小叶金露梅、蒙古扁桃、黄刺梅、沙冬青、草木樨状黄芪、斜基黄芪、甘草、狭叶米口袋、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苦豆子、苦马豆、牛龙牛儿苗、野亚麻、白刺、葡根骆驼莲、蒺藜、霸王、远志、乳浆大戟、地锦、酸枣、掌裂草葡萄、茴麻、野西瓜苗、北锦葵、枇木巴柴、长叶红沙、四河柳、裂叶堇菜、锁阳、沙茴香、黄花补血草、三色补血草、罗布麻、绒鹅藤、牛心朴子、地销瓜、香加皮、打碗花、银灰旋花、田旋花、菟丝子、假紫草、疏花假裂草、石生齿缘草、卵盘鹤虱、紫筒草、蒙古莸、脓疮草、串铃草、甘肃黄芩、地椒、曼陀罗、洋金花、枸杞、龙葵、青杞、蒙古芯芭、多德草、地黄、水苦果、角蒿、列当、车前、茜草、西北吉草、黄花蒿、冷蒿、油蒿、栉叶蒿、小花兔针草、狼巴草、大蓟、小蓟、沙蓝刺头、阿尔泰狗哇花、多叶阿尔、欧亚旋复花、蓼子朴、山苦菜、丝叶苦野菜、蒙新久苓菊、鳍蓟、蒙古芽葱、苦菜、蛊菊、蒲公英、苍耳、蒙古香蒲、芨芨草、水稗、天芒稗、星星草、白草、狗尾草、戈壁天门冬、毛叶天冬、砂韭、麦芽。
    饲用植物    共有93种,占植物总数据的34.70%,主要为藜科、豆科类,如合头藜、油蒿、沙蒿、沙拐枣、针芽、白花草木犀、紫花牙苜蓿和苏丹草。
    珍贵稀有植物    属于濒危物种,在海南自然保护区内有蒺藜科小灌木四合木,豆科沙生常绿灌木沙冬青,半日花科超旱生矮小灌木半日花,蔷薇科李属小灌木蒙古扁桃。
    木材类植物    树木主要有山榆、沙枣、杜松和鄂尔多斯小柏的零星植株,经济价值不大,部分可作建材。
    另外,还有小花棘豆、向荆、麻叶荨麻等近10种有毒植物。
    二、野生动物资源
    海南地区属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类群,动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
    兽类20余种,主要有狐狸、刺猬、兔子。曾有黄羊、青羊、盘羊和野驴,已绝迹。
    鸟类40余种,主要有云雀、麻雀、喜鹊、石鸡、鹰、雕和猫头鹰等。
    无脊椎动物40余种,主要有青蛙、壁虎、蜥蜴、蛇和蜗牛等。
    鱼类30余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青鱼和泥锹等。
    旅游资源:
    海南地区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巍峨陡峭的高山和断裂褶皱地貌风景,还有古老的文化遗址,是一个景观资源丰富的地方。
    一线天旅游点  位于甘德尔山南段,南北走向的高山中豁然出现一条东西向的深谷,两侧直立,形如刀切,高达几十米,宽仅2米,进入谷地上望,碧蓝的天空只有一线,极为壮观。
    飞来石及三道沟  飞来石位于海南区人民政府驻地正东方约4公里、海南区至棋盘井6公里里程碑东约1公里处。在山坡的上部,有一耸立陡峭形如猴状的巨石,从巨石西观看,猴状巨石的头部有“双眼”、“嘴巴”,其顶部凌空飞落有约4平方米的片状石块,石块由南向北约呈40°。的倾斜,显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猴头”似难以承受重量而有缩头缩脑之态。飞来石之南,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3道东西走向的山沟,第一道山沟沟大沟深,怪石磷徇,有的横空出世,层层叠叠,形如棚架;有的如张牙舞爪的怪兽;有的如古人类居住的洞穴。该沟西入口生长有碗口粗的山枣树。第二道、第三道山沟由西向东呈倒“人”字形,第二道山沟在三道沟中的大小、位置均居于中间,两边石壁状如一道沟,沟上部有一呈方形的巨石横卧沟底,有泉水从其下漏出,西入口处生长有山枣树。第三道沟最小,西入口处仅有6~7米宽,全长约500米,沟平均宽约4~5米。两岸石壁奇形怪状,妙趣横生,西入口处有水井1眼,中部有水井1眼。沟的尽头,突然有巨石高耸,石缝中有水渗出,汇集在洼处成清澈见底的泉水,整个沟底为细沙铺成,细沙中渗透了泉水。飞来石及三道沟为海南区尚待开发的旅游景点。
    海南区内的明代烽火台  共有5座,其中的二道坎烽火台最为壮观。该烽火台遗址位于西卓子山水泥厂黄河农场二队西北约1000米处,距黄河东岸约500米的高地上。该遗址坐西向东,整个烽火台为岩石和粘土混合夯筑。底部和顶部均为正方形,底边每边长22.5米,顶边每边长14米,西侧坍塌严重。现场采集遗物标本为褐釉、茶绿釉陶瓷残片,推断为驻守军士生活用具。烽燧周围可见军士住房遗址。
    拉僧庙遗址  位于居民区北额热格腾山腰中部平台上,距拉僧庙至公乌素铁路800米处。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兴建,为蒙医学府,曾藏有大量蒙、藏医学书藉。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90年后,通过海南区人民政府拔款及多渠道筹款重建拉僧庙。原拉僧庙庙基为人工条石筑成,残留墙壁为砖石结构,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规模宏大,颇为壮观。遗址上见有灰陶片,褐釉瓷残片、青花白瓷残片及筒瓦、滴水砖等。
    雀儿沟岩画  位于雀儿沟丘陵中,占地约100平方米,画面多为动物图案。
渔村  位于西卓子山水泥厂西约6公里的黄河岸边。90年代末,西卓子山水泥厂与西卓子山办事处合作开发;至2002年,该旅游景点己建蒙古包餐厅、游泳池、跑马场、供游人垂钓的养鱼池、娱乐室、观河亭等度假休闲地。
    兔岛  位于老石旦镇西约5公里黄河中的一个夹心小岛,面积约42公顷,岛上有河柳、胡杨、沙枣等野生树木。因该岛曾经生存有野兔而得名。是海南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四合木保护区  北起海拉公路12公里,南至25公里火车站,西有甘德尔山为屏障,东与海拉公路为界。在这一面积约1730公顷的狭长地带,生长着大量古老残遗濒危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四合木。该地区西有高山耸立,地势平坦开阔,野生植物繁茂,保留着干旱荒漠地区的原始状态,具有鄂尔多斯高原的浓郁风情韵味。
    巴音陶亥柠条种植保护区  位于巴音陶亥东部,距巴音陶亥乡政府8公里的丘陵间。这里丘陵起伏,天高地远,一片苍茫。自1978年始,巴音陶亥乡在这里种植柠条,至2002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参观的团体和个人日益增多,为海南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黄河沿岸70余公里长的区域内,长河、大漠、高山、戈壁、古烽火台、村舍、田野所形成的独特自然风光,构成了海南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