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织密监管网络 创新监管举措——海南区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来源:乌海日报    时间:2019-06-09    阅读量:    [关闭本页]

    食品安全无小事,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考量着城市管理的水平,更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的责任。

    从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学校校园周边和“小饭桌”专项检查到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建设到七站一所食品快检格局的形成,从对集贸市场、超市食品进行快检抽样到对街边小商铺、蛋糕屋的经常检查……为了进一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让城市更加文明,海南区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创新监管手段,破解监管难点,提升监管效能,走出食品安全整治的新路子,为全区百姓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前言

■强化联动,构建共治格局

    海南区共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6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户,食品加工小作坊99户;有食品流通经营者818户;有餐饮单位520户。

    为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无缝隙监管,海南区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在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一镇(办)一所”全覆盖的基础上,还通过镇办聘用村社区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结合现有各基层所的网格化监管,基本构成了区、镇(办)和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且日益完善。

    海南区把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作为重要抓手,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会聚各方力量,推动社会共治。海南区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报纸、电视上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加强正面宣传;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五进”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增强人们辨假识劣的技能;通过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营造尚德守法的社会氛围。海南区充分发挥12345举报投诉平台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协同共治、共担责任,合力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海南区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等开展食品生产经营知识培训,2018年,共开展6期,参加培训人员共304人次;针对承办10桌以上集体聚餐的餐饮单位、企事业单位职工食堂、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开展诚信经营培训。

■加强监管,严字上下功夫

    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离不开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018年,海南区围绕食品生产销售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经营管理等开展排查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684户次,出动执法人员7368人次,取缔无证小作坊3户;积极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6096人次,检查猪肉经营户3048户次;对辖区集贸市场、超市的食品进行快检抽样,共检验食品样品681批次,合格率99.6%;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240批次任务,合格率98.3%。

    ——海南区认真贯彻执行现场审查制度,严把食品许可准入关,2018年,共审批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818户,审核登记食品加工小作坊99户。

    ——海南区努力提升量化分级管理水平,2018年,全区520户餐饮单位中,A级24户、B级117户、C级89户;“明厨亮灶”工程达标365户。

    ——海南区进一步加强餐饮示范工程和诚信建设,目前已建成金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和黄河路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两条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街共有餐饮单位84户、示范店40户。

    ——海南区进一步完善食品快检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快速检测水平,形成七站一所快检格局,基本满足了全区食品快检需求。

    ——海南区对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售瓜果蔬菜开展日常农药残留检测及节假日专项检测,检测结果实施周报制,2018年,累计抽样检测620份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送检乌海市检验中心30个批次蔬菜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配合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检中心完成海南区基地蔬菜抽检22个批次蔬菜样品。

    ——海南区将辖区7家种子经营店全部纳入监管名录。

    ——海南区从强化体系建设、落实防控措施入手,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强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畜禽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实现了全区畜禽应检尽检、应免尽免,免疫密度达到100%。

    ——海南区持续保持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大行政处罚结果公开力度,落实处罚到人,2018年,共办理食品药品案件26起,罚没款7.38万余元。

■创新思路,做好民生实事

    食品药品更安全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更强了。外出就餐的餐具无需开水烫,消毒餐具更安全;饭店是否干净卫生顾客不仅自己可视,监管部门的监控更是把好了安全关;区食品快检所以及各农贸市场食品快检所的建设,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

    一套餐具从沾满食品污垢到洁净如新,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长达40分钟的“清理线”。

    在康洁净餐具消毒配送中心消毒车间,流水线的源头处,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水的压力为带着食品残渣的餐具“洗澡”——冲掉餐饮具上的残渣,被冲洗出的食物残渣留到了专用的垃圾箱中。

    经过除渣后的餐具顺着流水线到了食用碱浸泡槽内。经过第一道浸泡后的餐具并不见光洁,还需经过12道高温强压喷淋的粗洗、滚水浸泡和12道高温高压喷淋精洗以及120℃高温浸泡后才会变得光洁如新,但这还不能算完成消毒全过程,这些变得光洁的餐具还要经过远红外线消毒后,经过分拣,才有资格进到包装成型环节,之后工作人员将已经过多道关口“洗礼”的合格餐具装入一个个大箱子中送到海南区大大小小的餐饮店中。

    “以往在餐馆就餐,总感觉餐具不干净,得用开水再烫烫,而经过消毒的餐具,有害细菌都被消灭了,感觉更安全了。”市民李玉果诉记者,“现在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了,让大家感觉很放心,也感到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有幸福感是百姓对生活最质朴的解读,也是对政府管理工作的最高褒奖。

    很多城市“小饭桌”属于监管盲点,而在海南区“小饭桌”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每年,海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都会开展学校校园周边和“小饭桌”专项检查,让孩子吃得干净、卫生,让家长放心。

    即便是小作坊生产的馒头、蛋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会经常上门检查,不仅要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还要检查所使用的添加剂是否符合规定、面粉中是否含有吊白块。不久前,市民薛海英在蛋糕屋买蛋糕,发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又上门检查,不由得点赞:“顾客买东西只能看看外表,看看店里是不是干净,食品经营者是不是戴着口罩、帽子操作,再就是看看糕点的日期是否新鲜,其它的比如都放了啥添加剂、用的面粉是不是合格就不知道了,而每次看到有执法人员来检查,我们都特别放心。有他们的认真工作,我们的舌尖就安全了。”

    在加强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监管的同时,被称为“菜篮子”的集贸市场也得到了升级改造。2015年以来,海南区对黄河、金海、金裕集贸市场和和平小区北的便民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促进集贸市场各区域设置更加科学、分区更加合理,经营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无缝衔接的监管网络,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崔全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