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2010-01-11    阅读量:    [关闭本页]

海南区八届人大

三次会议文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6日在乌海市海南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克服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4.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26.9%;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4.3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6.8亿元,同比增长36 %。财政收入完成16.08亿元,同比增长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8 %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重点项目,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建成和在建的百万吨焦化项目7个、160万吨以上重介洗煤项目14个、氯碱化工项目2个,全部建成后将形成800万吨焦炭、2000万吨洗煤、30万吨PVC30万吨烧碱的生产能力。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神华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黑猫12万吨炭黑、1.5万千瓦尾气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神华30万吨煤气制甲醇,海亮8万吨PVC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西水创业公司日产4600吨水泥熟料和新能源、龙贵等4家机械化矿井投入生产,神华2×2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赛马百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抓紧建设。认真落实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在信贷、用地、税费和电力多边交易等方面加大协调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在逆势中企稳回升。64家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24%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多渠道筹资1.31亿元,实施了给排水、供热、天然气、通讯管网入地工程;改造城区黄河路、巴彦乌素街5.65公里,铺设城区给排水管网36.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79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46亿元,续建新建棚户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549840.3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居民1262户。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拆迁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收储土地12.8万平方米,新增商品房面积8万平方米。修编了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城区东北侧1.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区“四街三路”、人民公园、恩格尔河概念性规划设计。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规划执法监察,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1万多平方米。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建成海南长途客运站、北出口加油站,新建同洲物流园,太阳神酒店、铁通石油液化气储备库投入运营工商银行和移动公司营业楼开工建设,开发了锦绣苑、裕泽苑、黄河小区等一批商住楼

农业农区工作稳步发展。累计投资3757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4000亩,整理土地2万亩,维修扬水泵站7座,衬砌渠道28.5公里,改造农电网40公里,整修道路15.6公里,实施巴音陶亥仲庙村、拉僧庙安全饮水和黄河巴音陶亥控导工程,开工建设了双清、伟益大型沼气项目。种养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伟益、巴音宝、阳光田宇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291亩,种植无公害蔬菜2700亩,全区葡萄面积达到5300亩;6月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8.6万头(只)。制定城乡一体化奖励补贴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全面接收3个矿办农场,将全区34个行政村整合为8个。推行兽医体制改革,建成基层兽医站3个。完成“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等项目6个,全年培训转移农区劳动力5400人。开通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累计投入支农补贴328万元。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强化载体建设,投资1.5亿元,完成开发区道路改扩建30.9公里,铺设给排水及中水管网36.9公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拉僧庙化工园区至海惠公路连接线、老石旦项目区主干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实施石大门沟水库引水工程,新建西来峰项目区和拉僧庙化工园区消防站,全力配合运煤大通道、海公铁路、海惠公路、110国道海南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园区综合配套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引进新扩建项目31个,引进到位资金58.1亿元,同比增长164.4%;落实银行贷款3.7亿元,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3亿多元。

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企业排污监管,深入开展二氧化硫达标排放、清理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和白灰、耐火砖生产企业整治等环保专项行动,关闭9家规模6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和西水创业公司3条水泥生产线,取缔12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泡花碱和高载能企业。大力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督促企业建设防风抑尘网,清理覆盖固废堆场,修建硬化矿区道路。深入实施“蓝天工程”,扩大烟控区范围,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预计分别削减2487.29吨、200吨,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30天,同比增加24天。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投资5736万元,实施了京藏高速公路海南段、经济开发区、城区出入口、公乌素乌珠林沟绿化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6650亩,义务植树10万株,天然林保护围栏封育3.43,全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5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建立企业停产、裁员报告制度,多渠道安置就业273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046人,新增就业1692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75.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13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将80名退职村(居)委会干部和1743名“零参保”户低保人员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落实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疗补助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和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支付限额。落实廉租住房、家电下乡、低保户取暖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政策,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415万元、各类救助救济和补贴资金830.6万元。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为872名农民工追还拖欠工资358.2万元。关心老年人健康,为1704名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开工建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全面开展第二代残疾人证件换发工作,为8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8446元和8023元,比上年增加1976元和923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企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建成科技示范村1个、科技示范基地4个、种养殖示范户11户,21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和农区开展服务。产学研联合扎实推进,双膜连栋日光温室、气体分析仪取样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得到实施,西水创业公司抗冻融水泥项目被列入自治区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黑猫炭黑公司被确定为自治区科技研发中心,巴音宝乌鸡蛋、华通乡源红地球葡萄获国家级农产品奖项。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建成政府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网和民生信息网。

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实行了校长、教研员公开招聘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区幼儿园和区教研室分别通过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和一级教研室评估验收;区中学扩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建一完小和区中学塑胶跑道,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积极做好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集中整治了中小学临时托管、民办幼儿园和校园周边环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为全区11227名中小学生免除和补助费用970万元。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才工作得到加强,建成巴音陶亥“村村通”广播电视转播塔,新建公乌素、巴音陶亥镇等3个基层文化站和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积极储备各类人才,将一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和“民生工作志愿者”充实到基层服务。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了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巴音陶亥村、东红村等8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和巴音陶亥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全力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救治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0.74%,人口出生率9.77‰。

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立6个基层统计工作站,建成统计信息四级网络。人防应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科普、防震减灾、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安置、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创建文明城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全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公务员执政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4 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深入实施,第七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集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强化煤炭和非煤矿山企业税收征管,进一步规范了财税秩序。“平安海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迎国庆、保稳定”信访百日攻坚活动深入开展,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置,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等高危行业的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拼搏实干的结果,也是驻区单位密切配合、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区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新型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为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紧紧抓住国家“转方式、促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后劲,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牢牢把握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市委五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委六届三次党代表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争创文明城区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54%,农业增加值增长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 %。财政收入增长3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7.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围绕煤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积极开发甲醇、尿素、粗苯精加工等煤化工下游产品和糊状PVC、液氯等氯碱化工项目,力争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特种PVC开发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煤化工、氯碱化工向精细化工过渡,延伸产业链条。鼓励扶持煤炭开采洗选、电石、铁合金、石灰石等企业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引导关联行业加强协作,实施参股合作和兼并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加工业,引进新上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促进产业多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建成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审批,严格落实工业重点项目责任制,抓好神华、泰和、华资百万吨级捣固焦,黑猫12万吨炭黑、1.5万千瓦尾气发电,海化30万吨PVC30万吨烧碱,银海、蒙达5个大型重介洗煤等一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尽快达产达效;支持神华30万吨甲醇、2×2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佳鑫、榕鑫、西部煤化3个百万吨捣固焦,海亮8万吨PVC深加工,赛马日产2500吨水泥,辉腾、海立9个大型洗煤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全力帮助中联化工120万吨PVC及相关配套项目,宏阳、远大置业2个百万吨捣固焦联产甲醇,黑猫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双清4900吨丙炔醇等拟建项目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

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老石旦项目区至海惠公路连接线、黄河浮桥、石大门沟水库引水和园区给排水、中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黄河取水工程和110千伏变电站,实施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园工程,抓紧配套完善拉僧庙化工园区和六五四精细化工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配合110国道海南连接线、海拉路城区段、运煤大通道、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海南运煤重载公路和省道217线海南至拉僧庙段二级公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

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服务。深入研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实施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家和职工队伍素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由扩量转向提质,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全面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改造城区公乌素街、广场路等6条街路,开工建设六公线至109国道连接线立交桥;铺设城区供热管网3公里,建设换热站3座;改造西卓子山街等3条街路供水管网,继续抓好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拆迁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抓好公乌素小城镇建设,完成给水改造工程,扩建建设街,新建热源厂和换热站,铺设供热管网14公里。通过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以需定建,有序推进棚户区搬迁改造,完善住宅小区道路、给排水、供热、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棚户区居民安置住宅250018.7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4862万平方米,建成限价房3643.5万平方米,争取搬迁安置棚户区居民2500多户。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全面推进洁净生活。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着重解决“八乱”问题,让城市净起来;围绕创建园林城市,加强公共绿地建设,续建人民公园,改造恩格尔河,抓好城区出入口、公乌素街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新增园林绿地面积67万平方米、改造47万平方米,让城市绿起来;全面实施亮化工程,安装更换东风街、广场路等6条街路路灯,抓好重要节点、临街单位和商铺景观灯设置,让城市亮起来;实施巴彦乌素街、黄河路两侧建筑物立面改造,规范美化临街商铺广告牌,精心建设街心游园,打造精品特色街路,让城市美起来。修编建成区、公乌素镇和二十五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评审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加大规划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营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区居民生活条件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坚持“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方针,全面落实农区居民转移搬迁各项奖励补贴政策,加大进城农区居民购房、参加社保和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补贴扶持力度,引导农区居民向城区和农区新型社区集中。强化农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采取贷款贴息、社保优惠和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区劳动力就业;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帮助农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推进农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完成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年内,培训转移农区劳动力6000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区居民通过土地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和进入企业工作等方式,与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区耕地向龙头企业、经营大户集中。进一步完善农区土地管理体系,成立农区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有效解决农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围绕葡萄、蔬菜、养殖业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种养基地建设,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面积和良种畜禽规模,积极发展温室、苗木花卉、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全力支持双清、巴音宝、伟益、红墩绿源、阳光田宇等龙头企业做强做优。鼓励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抓好原东风、四道泉和新渠村“整村推进”、巴音宝养殖公司科技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农资和农畜产品市场监管,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年内,流转土地3000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000亩,无公害蔬菜稳定在3000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9.3万头(只)。

加强农业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整理复垦土地6000亩,维修改造灌区渠系,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本条件。完善居住区和产业区公用设施,抓好农电网和渡口地区危房改造,实施巴音陶亥镇区集中供热和道路扩建工程,建成仲庙村安全饮水和双清、伟益大型沼气项目。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服务中心

围绕助推工业经济,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续建同洲物流园,建设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呼铁如意俊安物流园和海公铁路物流站台;有序发展仓储配送、包装加工、机电维修、批发租赁等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中介、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产品交易市场、科技创业园区,发展会展中心和总部经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围绕服务民生,积极发展面向生活的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建成百盛购物中心,新建三和农贸市场、星级酒店和公交枢纽站,改造公乌素果品蔬菜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黄河市场、金海商城和基层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家政、社区服务、房地产、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五)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能职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职能,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市场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行药品零差价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切实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农区居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

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强化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扩大与沿海地区的联系,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力争在引进延链补链项目和配套服务项目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认真把握资金投向,切实搞好项目对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的联系,抓好接续项目的调研储备。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强化项目建设全程监管,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跟踪落实山东西水炭黑、广州天龙实业PVC压延薄膜等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全年力争引进到位资金40亿元。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清洁文明生产为抓手深入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园区和企业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分批次在重点行业企业中实施清洁文明生产,突出抓好西水创业、乌海化工、华资、黑猫、泰和等试点企业,以点带面扩大清洁文明生产范围,使企业厂容厂貌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矿区道路建设,修建正兴煤矿、神华君正煤矿和白云乌素矿区至运煤专线3条矿区主干道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认真执行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有序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以企业为点、产业为线、集群为面的循环发展体系,突出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电石灰等综合利用项目。全面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整合步伐,续建完成乌化一矿、天誉四矿等4家百万吨机械化矿井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水权置换,做好水源勘察,抓好地表水、疏矸水、中水的收集利用。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强化排污费杠杆作用,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达标排放。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扩大环境治理成效。全年城区空气质量力争好于上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3977吨、1970吨以内,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 %

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契机,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生态重点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扩大城乡绿化覆盖面;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林业管护,抓好禁牧搬迁工作,积极推广林业适用技术,确保造林质量。年内,实施二十五公里周边、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和供水工程,抓好农区居住点、农田防护林绿化,续建完成公乌素乌珠林沟项目,启动巴音陶亥镇都斯图河流域5000亩湿地项目。力争全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8%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和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和推进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完善失业预警制度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进城农区居民就业。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规范用工行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统筹层次,建成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做好原海勃湾矿业公司医疗保险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入学、就医、养老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加大科普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普及力度,新建双清农牧业科普示范基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联合,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政务,实施政府数据中心和局域网扩容工程,建设政府网站群;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全区11所学校进行加固改造,新建区四完小、两所幼儿园和图书馆、文体中心、西卓子山文化站,扩建区三完小、公乌素六中教学楼和西卓子山学校、巴音陶亥学校宿舍楼。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扎实推进“书法城”建设,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新机制。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区人民医院门诊楼、附属楼和拉僧仲、公乌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提升服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社区建设,选好配强社区工作力量,深入开展“八进社区”活动和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完善配套制度,健全服务网络,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建成拉僧仲华苑社区、公乌素建设社区等5个社区服务中心,新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和巴音陶亥镇村级“两委”办公室。

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强化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新建拉僧仲基督教堂。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新建区综合档案馆。进一步做好双拥、人防、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迎接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培养选树各界各类道德模范,努力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坚决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推进依法行政,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审计监督,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抓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全力纾解民困,使政府各项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使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大力压缩会议文件,精简事务活动,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各位代表,困境砥砺意志,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1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海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