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2017-09-20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防灾减灾
2017 09-20 00:00
识别人防工程 提高应急能力保护自我安全

    2010年8月15日是烟台市防空警报试鸣日,烟台市人防办指挥与法制宣传科王林峰科长提醒,每个家庭都应有防灾应急计划,以便在紧急突发灾难面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市民应该识别人防工程,并且利用人防工程掩蔽事应注意一些事项。

    王科长介绍,民防工程即指人民防空工程,是保障突发灾难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通常有:地下指挥所、地下物资库、地下医院、地下通信站、人员隐蔽场所、人防专业队伍工程等。民防工程有很厚的被覆层,它能不同程度地抵御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和常规爆炸碎片等各种杀伤因素。民防工程配备的防爆活门、防护门、滤尘器、滤毒器等设备设施能有效防止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化学污染空气对人员的危害,是居民紧急避险的最佳场所。

    当听到防空防灾警报后如何做到快速进入人防工程?王科长提醒,要想尽快进入人防工事,除应做好行动准备和防护动作以外,还要做到:服从工事负责人的疏导,不停留、不拥挤、不吵闹;背背包、不夹包、不提包;抱小孩、不牵小孩走;无灯时,要腾出右手,靠右侧探摸、快速进至工事安全区。

    那么,利用人防工程掩蔽应注意哪些事项呢?王科长强调了如下几点:

    ①当听到预先警报后,要保持沉着冷静,携带个人防护用具和生活必须品,禁止携带有异味、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宠物及体积较大的物品进入人防工程。

    ②要熟悉人防工程的位置及地点,当听到空袭警报后,应迅速有序地进入附近的人防工程,禁止在工程口部造成人员拥挤、混乱及影响他人进入工程。

    ③进入工程后,要服从命令,按指定位置坐卧,要保持体力,尽量少活动、少饮水、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残余食物、垃圾要密闭集中存放。严禁使用明火,不准乱动工程内的各种设备。

    ④如若工程内局部发生坍塌、漏毒等意外时,掩蔽人员不要惊慌、混乱,利用个人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并听从指挥,有组织的进行转移或隔绝防护。

     ⑤当听到解除警报后,掩蔽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服从指挥,携带个人物品,禁止拥挤,有序地依次撤出人防工程。

    相关链接:居民应急防灾小常识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紧急突发情况时市民应怎样紧急避险?

    在街上:车辆应迅速靠路边停下,行人要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电线、危险房屋和油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处停留。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以及车站、码头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序地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   

    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独用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趴在床下、桌子下或蹲在屋角边,切忌站在窗口或露天阳台上。

    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或大树下疏散隐蔽,当发现炸弹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就地下卧倒。方法是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嘴,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

    家庭防灾应急背包里应携带哪些物品?

    防灾应急背包中主要物品有:身份证、工作证、信用卡、现金、钥匙等证件类物品;瓶装水、洁净食物等应急食品;简单的卧具、衣服等服装;口罩、防护手套、简易防护面具等防护器具;纱布毛巾、急救药品等救护工具;手机、收音机、电池、地图、防空防灾手册等求生信息工具。
    
    遇到突发灾难时应如何施放简易求救信号?

    答:当你被困或发生危难又没有通信工具时,应及时施放简易求救信号。

    ①声响求救信号:当你遇到危难时,可以采取大声喊叫、吹响哨子或猛击脸盆等方法,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②光线求救信号:当你遇到危难时,可以使用手电筒、镜子反射太阳光等方法。每分钟闪照6次,停顿1分钟后,重复同样信号,向前方发出求救信号。
 
    ③抛掷软物求救信号:当你在高楼遇到危难时,可以抛掷软物,如枕头、塑料空瓶等,向地面施放求救信号。

    ④烟火求救信号:当你在野外遇到危难时,白天可燃烧新鲜树枝、青草等植物发出烟雾,晚上可点燃干柴,发出明亮闪耀的红色火光,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⑤野外求救字样信号:用树枝、石块或衣服等物品在空地上堆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每字至少长6米,向高空发出求救信号。

    发生化学事故时居民应如何进行防护?

    ①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②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③眼睛防护: 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④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⑤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⑥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⑦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人员在被埋困时应如何进行自救求生?

    要保持心里平静,切忌急躁、盲动。积极改善条件、延长生存时间。被困时间较长时,要尽一切可能收集饮水和食物,并注意休息,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震灾发生时,在室内应躲到小隔间或有支撑作用的物体下,防压、防砸。住楼房时不要跳楼和企图向外跑。住一楼或平房且离门很近时,可冲出门外。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盲目随人流拥挤。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在室外要找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层建筑。远离油库、危险品仓库等地方。震灾发生时若正位于狭窄的街道、胡同等处,则应进入路旁房屋或大楼里,以免砸伤。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段,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造成伤害。

    居民应怎样防护核事故?

    核电站等核设施,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致使人员受到超过规定限值照射的事件,称为核泄漏事故,简称核事故。对核事故的防护,服药更有效,疏散比隐蔽更可行。

    ①隐蔽:立即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入室内或地下室。关闭门窗,堵住通风孔,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
 
    ②服用碘片:在必要时,政府会向公众发放碘片,以防止和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③临时疏散:这是放射性物质在本地区超过一定程度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即在统一安排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区。

    ④个人防护:外出时戴好口罩、风镜、帽子、面纱巾,扎好领口、袖口和裤口,以免暴露部位和空隙处遭受污染。
 
    ⑤食品和饮用水管理:在还未受到污染时,及时把堆放在室外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收藏到室内,水井用塑料布等包扎井口后再加盖。对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不能随便食用,须经卫生监测部门检测,并经清洗、存放及其他方法处理合格后,才能食用。

来源:海南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