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海南区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走进这里的工厂企业、社区农区,目之所及皆是贯彻落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场景。伴随着一个个转型项目加速推进、一片片绿色扮靓城乡、一件件民生实事暖心落地、一曲曲民族团结乐章幸福奏响,乌海市海南区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上坚定不移、步履矫健。立足地区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海南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力以赴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既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也是海南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近年来,海南区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加压奋进,积极展现新作为,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仲夏时节,笔者来到位于海南区公乌素镇的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一期海南区100MW光伏项目现场,站在矿山上向四周远望,一排排光伏板好似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据介绍,这个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铺设光伏板,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生态修复+光伏”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片光伏场区占地3034.26亩,足足有300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小,预计年均发电量17433.95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9254吨,减少烟尘排放6.2吨,二氧化硫排放31.1吨/年,氮氧化合物排放34.8吨/年,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相当于种树近900万棵。
这个项目也为海南区今后新能源与生态修复治理相结合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海南区因煤而兴、缘煤而建,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五大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为发力点、新能源市场化为创新点,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当前,海南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已初见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34.6万千瓦,同比增加57.27%。1至5月份,新能源企业发电量1.7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5.36%。协合维昱公司2.6万风电项目的建成并网发电,结束了乌海市没有风电项目的历史。
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近年来海南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海南力量。去年以来,该区投资1.6亿元,开展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7个,正在推进项目3个,呼珠不沁希勒、二贵沟等重点环境整治基本完成,5家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老石旦采空区、广远露天煤矿等治理区完成复垦绿化,煤层自燃火点、排土场冒烟点实现动态“清零”。
如今,生态好、环境美,不仅是海南区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2022年,海南区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辖区内黄河水质达到Ⅱ类标准,27处沿黄取水口规范化运行,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部达标。不仅如此,海南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4%、绿地率达47.6%。与2015年底相比,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增长了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增长7.6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5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绿已成常态。
作为乌海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海南区农田广袤,农业基础好,这是乌海市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战场。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产业化富农、规模化强农为路径,着力培育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海南区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其中,自治区级2家,市级12家,比2017年增加了4家。示范合作社11家、示范家庭农牧场34家,辐射带动农牧民约2000人。在保元农业、阳光田宇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南区已形成了覆盖范围广、规模持续扩大的农牧业产业体系。
同时,海南区逐步建立面向本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牛羊肉、碱水养殖、沙葱种植、鲜食葡萄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生产合作社开展“名特优新”、特色产品商标注册等工作,保元鸡蛋、阳光田宇红酒等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乌海葡萄”“阳光田宇”“巴镇万亩滩”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海南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营造出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海南区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从源头上化解、根本上预防的解纷能力和水平,凝聚基层解纷力量,形成化解合力,切实达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的良好效果。
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优化区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布局,协调人社、公、法、司、妇联等部门,组建以员额法官、人民调解员、律师、劳动仲裁员为主的常驻专业性调处团队,采取“常驻+定期进驻+随叫随驻”的方式,创新“调解优先,诉讼断后”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工作格局,海南区连续3年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此外,海南区还努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实施“平安之眼”工程,组建“联店联防”“联户联防”“联牧联防”8支群防队伍252人,织密主干线、社区、视频“三张巡逻网”,定期开展拉网式清查、实战演练、应急处置,实现网内力量“联勤”、社会治安“联防”、应急处突“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云剑”“两抢一盗”“暖冬”等专项行动,盗窃和8类严重暴力刑事警情持续保持下降态势。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海南区人口自全国各地迁移而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幸福生活,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生活上守望相助,海南区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进步的缩影。
近年来,海南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市域社会治理等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凝心聚力”工程,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海南区始终坚持民族工作“一盘棋”,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组织、制度、绩效考评“三个保障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纳入年度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巡察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人大常委会履职评议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内容,及各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和民委委员制,明确镇(街道)分管领导负责民族工作,村(社区)书记为民族工作联络员,基层网格员为民族工作信息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文化通则观念通、情感通、民心通。为此,海南区围绕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创作推出优秀文艺作品3900余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主题专栏100余个,推送相关报道4.2万余篇,推出“星火课堂”“星火”相传、“理·响”之声广播站等新媒体宣讲视频100余期,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尖阵地”和“耳膜阵地”。用好主题党日、学习讲堂、读书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发挥“一周两月”活动载体作用,通过民族团结故事宣讲、“民族团结号公交车”移动平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等,汇聚起社会各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动力,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结合黄河入蒙首站区位特点,海南区深入挖掘各民族在母亲河滋养下共同生活、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打造了黄河入蒙首站黄河石标志和母亲河形象标识,创作黄河石彩绘,编撰完成《口述黄河入蒙第一站》《逐梦黄河几字弯》《黄河几字弯上的激情岁月》,面向社会公益发行了“雀儿沟岩画”数字藏品,大力弘扬新时代黄河文化,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该区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榜样作用,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榜样就在身边”等宣讲及模范典型礼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下乡”文艺汇演、乡风文明推进会等活动,讲好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汇聚起海南区儿女对中华文化强大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海南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民生投入比重只增不减、保障水平只升不降,坚持以发展助推团结、以团结带动发展,民生发展稳中向好,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聚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海南区积极构建城区“一刻钟生活圈”,创建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市品质得到不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自治区“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村、特色景观名镇,“北方海南·黄河风”农民庆丰收活动列入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并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个,自治区文明村镇2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推进区、镇、村三级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力争8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全市率先全部脱贫。2022年,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34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447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70%以上,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同时,海南区还大力实施“基层党建+爱民富民+民族团结”推进工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学、晒成绩、比效果系列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 北方海南绘同心”大家讲、展风采、比团结主题活动。在村(社区)面向广大居民,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在乡村、居民区精心打造墙绘、走廊等,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培育文明家风乡风,画好“同心圆”。这些年,海南区先后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单位、集体57个,先进模范个人84人,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2次,率先在全市创建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此外,海南区还将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纳入“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社区网格化管理等,积极发挥“葛大哥调解室”“陈姐工作室”等系列村(社区)品牌社情民意服务队作用,为各族群众解决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
如今,海南区各族儿女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心中,融入血脉。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海南区各族儿女将在新的时代坐标中永葆砥砺奋进之姿,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
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政府主办 海南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维护 网站地图 地址:乌海市海南区巴彦乌素东街党政大楼A座 电话:0473-4020428 邮编:016030 邮箱:hnqzfbgs@163.com 蒙公网安备15030302000004号 蒙ICP备0500222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3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