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乌海市“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海南区政务服务局    时间:2022-11-23    阅读量:    [关闭本页]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乌海市“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227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0

第四节 发展思路 13

第三章 积极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第一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

第二节 加强乌海文化的发掘研究和阐释

第三节 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

第四节 促进移风易俗

第四章 繁荣新时代文艺创作

第一节 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

第二节 大力培育文艺精品力作

第三节 提升乌兰牧骑创作能力 18

第四节 激发群众文艺原创活力 19

第五节 做好文化艺术展演工作 19

第五章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20

第一节 推进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 20

第二节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 21

第三节 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第四节 探索文物与非遗等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 23

第六章 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24

第一节 构建公共文体旅广设施网络 24

第二节 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第四节 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 28

第七章 实现体育事业发展新突破 29

第一节 继续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29

第二节 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 30

第三节 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31

第四节 高水平发展足球运动 33

第八章 开创广电事业新局面 34

第一节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34

第二节 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35

第三节 增加高新视听内容供给 35

第九章 壮大文体旅广电产 36

第一节 做强书法文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36

第二节 做大户外体育运动特色城市休闲旅游产业 37

第三节 做精葡萄酒文化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39

第十章 全面优化提升市场环境 40

第一节 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40

第二节 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40

第三节 继续优化市场环境 41

第十一章 深化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43

第一节 完善城市品牌体系与营销网络 43

第二节 以国际化视听语言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43

第三节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45

第十二章 实施国家级品牌创建工程 46

第一节 5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 46

第二节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工程

第三节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程

第四节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

第五节 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创建工程 51

第六节 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程 52

第十三章 实施保障 54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54

第二节 加强组织协调 54

第三节 加强规划引领 54

第四节 强化资金保障 55

第五节 强化人才保障 55

为贯彻落实《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进乌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广电业(以下简称文体旅广业)高质量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要求,充分发挥山、水、沙、城特色资源,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市文体旅广业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

文化事业持续取得新成效。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分别获得国际、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2项、27项和166项,乌兰牧骑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20余场次,观众10万余人次;文物保护卓有成效,投入建设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对明长城二道坎烽火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了四级文物保护单位体系,国家、自治区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1处、6处和5处,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分别为2件、22件和106件;非遗保护和传承水平不断提高,自治区级、市级和区县级非遗项目分别为 7项、10项和15项,自治区级、市级传承人分别为9名和5名,建成10个非遗传习所。

体育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体育赛事效应显著扩大,累计成功主办20余项国家级品牌体育赛事,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竞技体育实力显著增强,有5名乌海籍运动员在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在自治区十四运取得28金2729铜好成绩;足球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足球运动员入选国家级足球队实现零突破。

广电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舆论引导能力全面增强,头条首页首屏首条深入实施,打造了党报+全媒体智媒体发布平台;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成立了市区两级融媒体中心,总台拥有平台号6个,粉丝量超12万;应急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了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络一体化平台。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 4 个、博物馆 3 个、文化馆(群艺馆)4 个、美术馆 1 个,书画院 2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20 家、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0家;全市现有体育场地(馆)42个,健身路径492套,晨晚练点250处,健身气功站点30个,城市社区全民身活动点75个,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2.43平方米,三区全民身活动中心112标准完成率100%;累计新改建旅游厕所255、旅游咨询中心11个;公共服务质量效能持续提升,“书法五进荣获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18709户、村村响1个播控平台、19套接收终端设备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9.72%99.74%,光纤入户(FTTH)网络覆盖率达60%。

文体旅广业持续壮大。产业主体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758家,资产总额19.603亿元,命名了青少年创意园、乌海工艺美术协会4家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乌海礼物 泥人高·泥塑双峰驼系列等文创产品获得自治区级大奖;旅游业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7家,其中4A级、3A级、2A级分别为5家、5家和7家,国家级、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分别为2家和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分别为1家和16家,旅行社24家,旅行社服务网点23个,持证导游151人。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累计接待游客量1638.21万人次,年均增1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19.33亿元,年均增长8.9%体育彩票代销网点达110个,累计销售体育彩票6.59亿元初步形成以书法产业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户外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产业,以葡萄酒文化度假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对外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来沙漠看海城市旅游品牌影响显著提升,主办了文化、体育、旅游等系列节庆、赛事和会展活动20 余项,举办区内外推介会 20 余场次,开展了书法万里行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市场营商环境优化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制定颁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在资金投入、旅游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对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给予倾斜。促进消费措施不断出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推出了一次办”“网上办”“电子证照应用”“秒批等便民措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组建了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和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进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乌海文体旅广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文化和旅游在国家发展战略地位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多重战略叠加,高新科技赋能效应增大,乌海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逆全球化动向、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乌海文体旅游广电业底子较薄,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和供给质量亟待增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任务艰巨紧迫,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特色产业优势仍待增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城市品牌影响力不强,是乌海文体旅游广电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乌海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奋力开创乌海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落实自治区文旅发展战略和黄河几字弯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按照乌海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文体旅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以文铸魂、以体名城、以旅兴业、以广弘美的发展思路,融入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乌海打造成以沙漠旅游服务、户外运动、多元文化为特色的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体旅游广电业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文体旅游广电领域深层次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发挥改革整体效应。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融合合作。坚持文体旅游广电领域之间的融合,积极推进与其他产业融合,实现产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坚持推进与沿黄城市合作,实现战略对接、合作共赢。坚持国际开放合作,不断提升乌海国际开放度和知名度。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文体旅游广电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行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强,城市知名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文体旅游广电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全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乌海文化进一步得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新时代文艺持续繁荣发展。建立健全文艺创作体系,乌兰牧骑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创作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代表乌海文化新形象的获国家级奖项的文艺精品。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文物、非遗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建设提升34个高品质文博场馆,力争创建23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达标全面完成,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达到15万人次/,力争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体育事业实现新突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训练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力争体育比赛综合成绩达到全区中游水平。青少年体育活力不断增强,阶段完成《乌海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中期目标,力争国家级、自治区沙滩排球、足球运动基地落户乌海。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示范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引导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

广电事业开创新局面。智慧广电体系日趋完善,媒体融合和智慧广电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光纤入户(FTTH)网络100%全覆盖,全面普及4K高清智能终端,每年实施12项益民服务工程。

产业不断壮大。以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为契机,发挥“山、水、沙、城”独特景观优势,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产业格局,持续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的突破,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23家,力争创建国家自治区级的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园等品牌项目23家,2025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实现新突破

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夜间消费活力显著增加,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产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运营,文体旅游广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成。

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扩大。城市品牌体系、对外宣传推广营销体系更加完善,实现每年23项文艺演出与展会等对外宣传推广营销活动,节庆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沿黄区域合作更加深入,对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支撑力更强。

展望2035年,乌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体旅游广事业更加繁荣,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第四节  发展思路

对标国家级标准规范,以创促建,引领文体旅游广电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国家级品牌、称号等创建,聚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高品质精品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提升业发展与治理水平,培育锻炼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带动文体旅广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建共享,打造集约建设利用的新样板。围绕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乌海市域面积较小优势,率先创新探索较小行政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需求,推动文体旅游广电业设施与服务的共建共享,提升城乡建设效率和服务效能,构建主客共享新空间,打造城乡公共服务集约建设与利用的新样板。

深化产业融合,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壮大乌海特色产业集群。深化文体旅游广电业之间的融合,推进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乌海沙漠、黄河、奇石、书法、葡萄酒等资源优势,壮大以书法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户外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产业,以葡萄酒产业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区域合作,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设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加强与沿黄城市合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文化遗产廊道、黄河几字弯文化风情旅游带等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找准定位,建设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

 

 

 

 

 

 

 

 

 

 

 

 

第三章  积极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市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第一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体旅游广电业服务和产业供给全过程,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开展四史教育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

 

第二节  加强乌海文化的发掘研究和阐释

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乌海文化,用好用足史前岩画文化、游牧民族文化、黄河文化、煤炭文化、书法文化等乌海文化资源,梳理精神谱系,延续城市文脉,培育城市文化气质,弘扬新时代文化精神。对接中华文明探源等工程,开展黄河文化研究,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布一批黄河主题文化艺术研究课题,支持项目申报国家重大文化艺术研究课题。

 

第三节  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审美水平

活跃社会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扶志、扶智。加强全民艺术普及,开展艺术展演,普及艺术知识,加强艺术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第四节  促进移风易俗

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发扬志愿精神。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

 

 

 

 

 

第四章  繁荣新时代文艺创作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坚持现实题材、革命题材、传统题材并重,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充分发挥文艺培根铸魂作用,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演播、评价推广机制,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第一节  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

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正能量,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不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极利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结对子、种文化等载体和平台,开展文艺创作采风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评论氛围,始终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实,健康有序发展新时期文艺理论。

 

第二节  大力培育文艺精品力作

对接自治区地方戏曲振兴等传统文化振兴工程,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复排提升一批优秀传统民族音乐、舞蹈、曲艺、小戏小品等文艺作品。对接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内蒙古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等,围绕建党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推出一批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继续完善并展演音乐剧《乌海人家》、音舞诗画《山高水长》、音乐情景剧《美丽草原我的家》《铁脊梁》等文艺作品。

 

第三节  提升乌兰牧骑创作能力

实施乌兰牧骑社会主义新时代”“黄河文化等主题创作计划,创作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易于传播、短小灵活、适合基层演出的优秀文艺剧(节)目。探索组建乌兰牧骑创作联合体,探索建立签约委托创作、招标征集创作、跨地跨界联手创作和联合攻关创作等创作机制,探索开展剧目股份制、项目制等创作生产方式,完善乌兰牧骑创作机制。建设网上乌兰牧骑,突出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突出乌兰牧骑的时代特征,着力在服务理念、形式、内容、载体上创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加强乌兰牧骑政治建设,积极推进乌海乌兰牧骑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落实乌兰牧骑人事、薪酬和人才制度改革。

 

第四节  激发群众文艺原创活力

对接群星奖等全国和自治区级文艺评奖项目、艺术基金项目等,落实《乌海市文学艺术精品扶持奖励办法》,开展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专项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和基层群众生活的优秀群众文艺原创作品。鼓励文艺团体和群众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创作网络作品,培养一批直播达人网络大V

 

第五节  做好文化艺术展演工作

持续办好文化艺术节,扩大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乌海书法产业博览会”“乌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乌海湖音乐节等节品牌影响力,全面推广黄河文化题材作品展览演出,打造新时代乌海黄河故事活动品牌。推动精品舞台艺术演出,依托国有文艺院团分类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探索剧场建设、运营、管理的科学模式。推进文艺+旅游融合发展,重视旅游演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探索演艺进景区”“演艺进新举措,塑造一批旅游演艺核心品牌,创新文化旅游演艺剧目表现形式。

 

第五章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推进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系统性保护,健全实物保存、技艺保存和数字保存三大遗产保护体系,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第一节  推进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

整合建设乌海文化资源数据库。对接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第二次全国非遗资源普查、国家非遗记录工程和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普查等国家重大文化资源工程和项目,加强乌海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与成果整理,组织实施乌海黄河流域非遗专项普查,整合乌海文物资源数据库、乌海文化遗产图书资料库和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建设乌海市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推进数据的共享利用。

建立乌海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统筹市内文物、非遗和考古等文化研究力量,以乌海黄河文化为重点,建立乌海黄河文化研究中心,挖掘阐释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加强与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乌海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智库,发布一批乌海黄河文化专题的探源、保护和利用等研究课题。

 

第二节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

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对接国家中小博物馆帮扶计划,推进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完成北方家居文化博物馆、煤炭博物馆维修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和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开展馆藏文物定级鉴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开展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登记,加大民间收藏文物征集。

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制定实施乌海濒危文物抢救性保护计划,完成明长城二道坎烽火台抢救性保护工程以及海南区秦、明长城围封保护项目。落实考古中国工程、黄河文明探源考古工程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积极参与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积极融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召烧沟岩画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完成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支持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加强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管理,推进馆藏革命文物认定、定级、建账、建档,建立革命文物专题数据库,推进乌海红色教育纪念馆(乌海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张耀国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建设。

加快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计划。开展乌海市工业遗产资源普查与认定,建立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机制,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适时推进六五四小三线军工企业址公园建设。

制定实施黄河文化古籍保护计划。对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黄河文化等相关古籍的保护修复和整理出版,实施珍贵濒危古籍抢救保护项目,推进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工作。

保障文物安全。建设完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督促指导三区重点文物和博物馆单位基本完成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文物安全远程监管、消防物联网监控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工智能巡检等。加强文物执法督查,加强与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的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全市田野文物安全巡查社会购买服务项目,将田野文物保护员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节  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大力推进非遗展示场馆建设。推进乌海市非遗展示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建设地域特色的非遗博物馆和民俗馆。适时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系统和数字非遗馆建设。

丰富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类型。继续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烫画工艺、唐卡装裱技艺、挂毯织造技艺、蒙医沙疗等一批非遗项目水平,成立非遗工坊、传习所、扶贫就业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鼓励申报创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完善非遗传承人培育与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研修培训,鼓励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符合条件的可以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加强学校教育传承,推动职业院校设立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专业,认定一批中小学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非遗传习特色学校。健全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探索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工作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和传习补助经费使用情况评估,探索建立退出机制。

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探索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与管理规范,重点推进乌海蒙医沙疗创建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第四节  探索文物与非遗等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

鼓励开发文化出版物与衍生商品。鼓励博物馆和非遗工坊等文化机构,依托自身文物和非遗IP资源等文化资源优势,出版一批文化书籍、电子书、纪录片等文化出版物,开发一系列文化衍生创意商品。

鼓励建设文化体验型旅游区。鼓励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开发研学教育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博景区。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工作,鼓励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文旅小镇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非遗研学教育、文化体验产品,打造一批非遗体验基地。推进六五四小三线”军业遗址公园建设,分步适时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融入内蒙古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打造乌海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第六章 
 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优化城乡文体旅广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文体旅广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统筹加强公共设施软硬件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文体旅广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第一节  构建公共文体旅广设施网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市公共文化中心(黄河文化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剧场、乌兰牧骑业务用房、档案馆)、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体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尚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等,建设农家书屋、小舞台、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和村史馆等,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完善全民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三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推进滨河二期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镇(街道)体育设施达标,建设升级行政村(社区)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行政村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鼓励利用自然山水、公园广场、林地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公园、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户外运动休闲场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打造城市社10分钟健身圈

完善全域旅游综合服务网络。围绕建设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目标,尽快推进乌海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立项建设。在旅游旺季加密乌海至重点旅游客源城市的航班。构建环乌海湖、环甘德尔山、沿黄河等三条旅游交通廊道,建设环湖、环山、沿黄三条旅游公路和三条生态绿道。以自驾游服务为重点,以市、区、景区三级游客中心为综合服务核,以交通枢纽、公路服务区、主城区和绿道驿站等为旅游服务节点,构建覆盖全域的综合服务网络。完善城市旅游地图、旅游景区广告和交通标识牌系统,建成35个标准化自驾车房车营地或自驾车驿站。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开通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直达城市休闲街区、重要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的公交线路。提升公共停车场品质,推进智能化停车场建设。

建设智慧广电综合覆盖网络。推进乌海市广电传媒中心、广播电视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市级重大设施建设。对接智慧广电工程、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实施推进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工程,建成乌海市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宽带乡村互联网服务平台、政企信息化服务支撑平台;依托平台开发具有乌海特色的服务板块,并推广广电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拓展广电网络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继续推进乌海市广播电视有线无线融合覆盖网络建设,基本形成自治区、市、区、乡镇、村五级贯通的智慧化广电网络,基本实现全市范围内广电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快普及4K高清智能终端,高清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50%以上,高清节目源达到100套以上,4K超高清用户超过1万户。推进自治区三级标准化台站机房建设。升级改造广电设施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全面建设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

 

第二节  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对接数字文化走进社区”“草原书屋”“书香中国工程,落实鸿雁公共文化工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力度,实现体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利用率超过90%,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适时向社会开放,健全补贴奖励机制,鼓励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人群,提高在阅读服务、艺术普及、文体活动、手工技艺培训等方面的公益性服务能力,实施书香童年阅读工程。推动流动服务,逐步为全市配齐流动图书车和文化车。

推动公共设施与服务共享化。将旅游服务功能植入到市政设施中,将旅游服务体系融入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中,鼓励紧邻旅游交通干线和景区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增加旅游服务功能,加文博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体设施向游客开放力度,构建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争取申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进一步推动各类城乡公共空间向公众开放,将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目录。

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布一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施春雨工程,构建点单派单精准化服务模式,继续做强乌兰牧骑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品牌。探索公共服务创新机制,继续巩固推进乌海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百团千场下基层”“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文化演出活动,每年不少于200场。办好葡萄娃娃讲故事”“戏曲进乡村(校园)”“美育课堂”“书法五进书法公益大讲堂等公益艺术普及培训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广场文”“群星艺术大赛”“广场舞大赛”“村晚大家唱合唱节等,继续推进大漠湖城书香飘·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农区居民文艺汇演”“草原音乐周末”“四季乌海演出季”“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活动月业余体育项目联赛等群众文体活动。

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合理设置群众文艺工作岗位,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建立群众文艺专家库、群众文艺团队信息库,支持群众文艺团体发展,引导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服务。 

 

第四节  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

推进智慧乌海公共云服务体系建设。对接数字博物馆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互联网+全民健身工程、智慧旅游工程和智慧广电等国家智慧化工程,推进智慧乌海公共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旅游、云阅读、云视听等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建设面向游客服务系统、面向经营者的信息发布和数据决策系统、面向政府主管部门的监测与监管系统。推进智慧旅游试点,认定设立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等智慧旅游试点单位。

第七章 
 实现体育事业发展新突破

 

践行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围绕中国沙漠运动休闲之城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高乌海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建设沙足、沙排特色城市。

 

第一节  继续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市、区每年举办1次不少于5个项目的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不少于12,充分利用互联网+全民健身”“互联网+全民健康等方式营造体育生活化良好氛围,继续唱响231体育生活旋律,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网络,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机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检测。高质量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全市年度中小学运动会。

丰富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按照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创建标准,大力发展健身操舞、球类、健步走、自行车、马拉松等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积极推广博克、毽球、摔跤、安代舞、筷子舞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打造12个民族传统特色品牌项目。培育户外沙漠营地、登山、垂钓、汽摩、冰雪等引领消费潮流的项目。开展全民四季健身运动,冬季特别推出滑冰、滑雪、冰上龙舟、冬季定向、冬泳等健身运动项目。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形成市、区两级体育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村镇和城市社区延伸。

规范发展体彩事业。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体彩公益金支持乌海湖水上项目、汽车摩托车户外营地、笼式足球场地、运动休闲小镇、沙漠户外营地等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大体育彩票宣传促销力度,优化完善各级体彩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网点服务质量,稳步扩大体彩销量。

 

第二节  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

推进训练基地建设。提升体育运动训练设施设备装备水平,建立智能化、科学化、综合化训练保障平台,争取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体育局将沙滩排球、足球、帆板和帆船基地落户乌海,打造高质量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基地

优化项目布局结构。固和加强射击、射箭、跆拳道、竞走和游泳等传统优势项目,积极拓展武术套路、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水上运动等优势项目,面向社会推广足球、篮球、排球和速度轮滑等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加快普及、构建冬季项目三级训练网络。

部署赛事备战工作。围绕内蒙古第十五届运动会、北京冬奥会等赛事,狠抓备战工作组织,制定并实施周期备战方案,力争在2022年内蒙古第十五届运动会上的比赛成绩达到全区中游水平,乌海籍运动员在全国、洲际和世界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高标准承办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实施中国户外城系列品牌赛事活动,积极承办环乌海湖国际全程马拉松赛”“全国青年沙滩排球锦标赛”“乌海国际帆板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扩大品牌赛事影响力。

提升运动员队伍建设质量。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质培养,全面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加强优秀运动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选材水平,实施运动员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训练培养。创新重点项目复合训练团加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引进力度,实施中青年优秀教练员培养计划,建立以体育运动成绩为核心的竞技体人才评价体系教练和裁判注册考核选派惩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政策。

 

第三节  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打造乌海特色体教融合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制定并实施《乌海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教育部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学生运动水平等级制度、青少年赛事体系等,强化政策保障和政策落实,推动体育课程考试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评估指标。畅通体育专业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水平。

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课和课余训练方法,制定单项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的政策措施,指导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夏令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俱乐部活动月等活动,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供给。

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以市优秀运动队为龙头,学校体育为主要基础,体校为主要支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力量办训为补充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办好足球项目8所以上体教结合特色学校;10所以上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以上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以上自治区级后备人才基地、20所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个自治区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创新发展青少年U系列比赛,整合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鼓励各区、学校、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夏令营、冬令营、集训营等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

 

第四节 高水平发展足球运动

实施足球发展计划。全面落实《乌海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实施足球发展计划,实现中期目标。支持各类足球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完成青训体系构建,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4万人,注册等级教练员与合格足球教师达到600人,注册等级裁判员达到100人,注册球员达到0.75万人。不断完善足球基础设施,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全市建有足球场地60块以上(包括沙滩足球场地),使每万人拥有1块以上足球场地,三区建成能够举办全国及以上比赛的五人制室内足球场1块,将乌海建设成国家北方沙足、沙排训练比赛综合基地。

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实现沙滩足球进校园持续加强校园足球试点市、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本市每一个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建成沙滩足球场地1—2块,依托本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与体校共建市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继续做强全区沙滩足球户外夏令营训练基地。构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以共建方式深度融合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三个体系,充分利用好青训中心、基地、训练营和网点的场地。建设青训专业技术团队,建设培育幼、小、初、高四个层次的专业技术团队和沙滩足球专业技术团队,形成乌海市青少年儿童足球训练的实践体系。加快青少年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全市从事13岁以下青少年儿童足球活动指导的教练员和教师基本经过D级培训,全市从事19岁以下培训工作的教练员基本经过C级培训。

第八章  开创广电事业新局面

 

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着力增强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传播能力,建设广电媒体融合体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顺应现代传播趋势,加快智慧媒体建设,有效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资源,加快乌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

 

第一节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突出重大主题、重要节点、重大战略,开展系列大型主题新闻采访报道,深化拓展头条建设和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打造党报+全媒体智媒体发布平台。

做好舆情调研与监督。广泛收集社会舆情信息,为提升宣传质量和市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服务。继续优化电视民生新闻、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监督服务热线栏目,跟踪播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做好舆论引导。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管理。规范管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网络视听机构,打击黑广播。加强节目播放管理,组织开展净化声频屏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清理整治不良低俗违法违规广告。加强新媒体、新业务管理,加强视听节目网站准入管理,清理新媒体的不良视听节目。加强卫星电视节目落地管理,组织开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

 

第二节  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市融媒体中心。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市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做强做实基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新阵地。

 

第三节  增加高新视听内容供给

建设广电高清制播体系。积极利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创新影视节目与新闻节目形态,加快4K超高清节目内容拍摄、制作、交易与版权保护等全链条技术体系与生态体系建设。

推进智慧广电家庭项目。对接广电智能终端,拓展文化服务、民生服务和电商服务,将其打造成为智慧家庭生活应用中枢,提供新闻资讯、视听节目、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智能家居等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

第九章 
 壮大文体旅广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发挥乌海沙漠、黄河、书法、葡萄酒等资源优势,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深化文体旅广业之间的融合,推进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扶持市场主体、扩大引导消费,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节  做强书法文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巩固做强书法产业,加强“中国书法城·乌海”品牌建设完善书法产业链条,实施书法产业引导培育工程,完善书法创作、展示、拍卖、收藏、衍生品开发、用品制造装裱、培训等产业链条。加强书法创作与人才培育,推进书法精品学术铸魂工程书法精品创作计划,推进名家传承计划”“精英造就计划新峰培育计划等人才培育计划。提升书法展示交流水平,支持乌海书法艺术馆常态化举办中国书法·乌海大讲堂,引进中国书法高端展赛论坛,打造中国知名的展示交流中心。完善书法交易平台,筹建乌海书法交易中心,打造规范化艺术品交易、投资、鉴定、评估等市场运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国际艺术品拍卖评估机构,创建常态化交易的乌海书法拍卖会,持续办好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和书法产业博览会。推进书法产业园升级,引进知名书法家设立书法工作室,开展书法展示、培训、研学教育、旅游体验等项目,争创自治区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基地以及书法研学旅游基地;引进知名书画文化用品制造装裱企业,做强书法用品制造业;引进文化创意机构设立文创工作室和书法家合作开发书法创意衍生产品,打造集书法培训、教育研学、旅游体验、衍生品创意和用品制造装裱的产业基地,支持当代书法艺术馆争创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拓展书法艺术的应用市场,实施书法城市文化塑造工程,推进书法文化广场、公园、文化长廊、场馆、城市雕塑等书法文化景观建设;实施书画装饰工程,推进书画装饰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酒店、进企业。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和扶持青少年创意产业园、乌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等创意中心挖掘利用乌海文化,IP化开发乌海砚类、炭雕类、畜牧食品类、沙漠葡萄酒类、沙漠药材类、沙漠赏石类、蒙古族传统家具乐器类和沙漠户外运动用品类等系列旅游商品

 

第二节  做大户外体育运动特色城市休闲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户外体育运动产业。结合公共体育和竞技体育,丰富沙漠体育运动产品,加强沙漠越野、低空飞行、自行车、沙足、沙排、帆板和冰雪等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构建沙漠运动旅游产品体系。持续扩大体育赛事活动影响力,继续做强乌海国际帆板大赛、环乌海湖马拉松赛、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等一批体育赛事,积极承办大型体育旅游(用品)博览会。鼓励发展体育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沙漠越野车、沙漠户外运动装备和体育运动穿戴设备等沙漠户外装备制造企业。扶持沙漠运动旅游企业,打造乌海湖景区、低空飞行营地、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滑雪场、越野e族英雄会分会场等体育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支持爱莎生态体育运动旅游公园申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足球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成长型足球小微企业。建成全区乃至全国沙足、沙排特色城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示范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引导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升级城市休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休闲旅游要素体系,创新住宿业态,鼓励建设滨水、沙漠、葡萄酒等主题度假酒店以及蒙古包、移动房车等地域特色民宿。突出餐饮业特色,鼓励餐饮企业开发特色菜肴,增加小吃夜市、打造一批深夜食堂。传承传统医疗养生业,鼓励利用沙漠药材和传统医疗养生技艺开发康体休闲项目。丰富演艺娱乐业,探索演艺进景区演艺进,打造一批景区驻演、室内剧场、巡回演出、实景演出等演艺节目;鼓励旅游区运用3D、4D、数字模拟等高新技术,开发现代旅游演艺项目及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建设城市旅游休闲集聚区,重点打造乌海湖一号码头商业风情街和奇石街等一批文化娱乐特色街区,鼓励开办音乐、沙漠运动、蒙古文化等主题酒吧,争创国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开发工业旅游产业,有序推进原海勃湾矿务局(老石旦煤矿)乌达矿务局、黄白茨矿工业遗址建设。

 

第三节  做精葡萄酒文化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做强沙漠葡萄酒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鼓励阳光田宇酒庄、汉森酒庄、吉奥尼酒庄、云飞葡萄酒庄等葡萄酒企业在做强主业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升级开发葡萄酒文化体验和庄园休闲度假等产品,支持阳光田宇旅游区建设葡萄和葡萄酒特色小镇。支持葡萄酒企业成立发展联盟,共同维护好乌海沙漠葡萄酒”“乌海葡萄地理标志品牌,办好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沙漠葡萄酒文展及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开发乌海沙漠葡萄酒品鉴游线。

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加强休闲农庄建设,鼓励千里山镇新时针生态农庄、蒙根花休闲农业度假区、海勃湾高效农业园、黄河西行客栈等乡村旅游企业开发田园观光、农家乐、黄河民俗文化体验、农业科普研学、乡村民宿度假等旅游产品,支持蒙根花、黄河西行客栈创建国家甲级民宿。加强旅游村建设,推进西卓子山赛汗乌素村、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等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第十章  全面优化提升市场环境

 

进一步加强消费引导,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推进行业综合监管,保障行业安全。

 

第一节  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强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等消费产品供给,培育文化新型业态改造提升现有消费场所设施,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向文体商旅综合体转型,丰富夜间旅游和休闲消费产品,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支持夜景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夜间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国家、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提高文化消费场所支付便利度,规范发展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广电子票、云排队等网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

推出消费惠民活动。推行乌海文化惠民卡,举办消费周、消费节庆等消费活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优化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交通服务。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第二节  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培育大型文化企业。支持国有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设立合资公司、项目合作等方式,与资产优质、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联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国有文化资产投入使用效率。

扶持专业化企业。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企业集群。依法保障民营文化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

 

第三节  继续优化市场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文化、体育、旅游、广电领域的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推动清单化审批流程,继续完善一次办”“网上办”“电子证照应用”“秒批等便民措施,扶持一批流程规范、服务优质、企业满意度高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行业自律、交流协作、维护权益等服务作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多渠道、线上线下并举的文化、体育、旅游和广电产业投融资辅导推介机制,推进设立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提升监管效率与水平。建立文体旅游广电业综合监管平台,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打造集高科技软硬件于一体,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支撑的文体旅游广电业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健全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加强文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建立实施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开展分级分类评定,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行业安全和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文化市场北疆稳定工程,推进文体旅游广电业的安全系统和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第十一章 
 深化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强化乌海城市品牌塑造,搭建国内外营销平台,创新营销策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积极参加蒙、俄、日、韩等国及沿黄地区主要城市的文旅交流合作,以国际化视听语言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释放品牌效应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城市。

 

第一节  完善城市品牌体系与营销网络

完善城市品牌体系。围绕黄河明珠·乌海的城市品牌,做响中国书法城”“中国赏石城”“中国沙漠运动休闲之城沙漠葡萄酒之乡四大品牌,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品牌体系。

建立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网络。城市形象宣传推广专门机构统筹乌海城市品牌建设、对外宣传推广营销工作。以融媒体为中心,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的报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小视频和直播等数字媒体,形成一次部署、多渠道发布、统一运维的宣传推广营销网络。

 

第二节  以国际化视听语言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广泛开展对外文化展演活动。乌海乌兰牧骑(歌舞团)为主体,组织《山高水长》等精品剧目对外巡演。继续开展书法万里行、文物巡展、非遗巡展等特色文化活动。

整合开展多类型媒体传播活动。鼓励支持文化传播机构策划推出一批体现乌海文化的宣传片、纪录片、教学片和公益广告等文化视听产品。鼓励新闻媒体开设文物、非遗相关的栏目和节目等,形成一批品牌传播项目。引导广大非遗传承人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播和销售,培育一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网红品牌。推进文物+科技融合,对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鼓励博物馆和非遗工坊开发多语言的数字文化体验产品,建设网上数字展览展厅。

举办多主题的品牌节庆赛事活动。围绕书法之城品牌,做强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和书法产业博览会等书法节事会展。围绕中国沙漠运动休闲之城品牌,做响乌海国际帆板大赛”“环乌海湖马拉松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全国青年U系列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中国·乌海湖(国际)汽车文旅大会暨乌兰淖尔户外嘉年华大漠玩都·乌兰淖尔冰雪旅游节暨冬捕节等国内外知名体育运动赛事节庆。围绕沙漠葡萄酒之乡品牌,做响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沙漠葡萄酒文等葡萄酒主题节庆赛事。围绕乌海文化主题,深度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非遗博览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博览会”“黄河流域非遗大展”“非遗购物节”“农民丰收节”“端午民俗文化节乌海湖音乐节等文化节庆会展活动。

第三节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深度融入国家文化外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蒙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深化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加强与法国利布尔纳市、智利派瓦诺市等国际友好城市的常态化联系合作,开展以书法文化、葡萄酒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题的演出、艺术展览、旅游推介、文艺周等交流合作。

深化与沿黄城市交流合作。融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共同参与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高层级的文化旅游活动,推进4+4文化旅游联盟合作,融入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和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建设,共同打造沿黄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第十二章 
 实施国家级品牌创建工程

 

按照以创促建”“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区域合作等发展思路,梳理统筹主要任务,结合乌海十四五文体旅广业的发展要求,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品牌创建为任务落实抓手,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国家级品牌创建工程。

 

第一节  5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

重大意义: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旅游业的金字招牌,是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带动西部旅游发展极核,实现乌海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举全市之力,深化与阿拉善盟合作,实现乌海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将是乌海文旅发展里程碑,也是衡量乌海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创建对象:乌海湖景区

创建条件:乌海湖是全国唯一的黄河与沙漠形成的湖区,沙漠、湖泊、湿地、鸟类等资源组合价值极为突出,具有打造以黄河沙漠湿地景观为特色的国家5A级景区的景观资源条件乌海湖周边住宿、娱乐等业态丰富,也具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业态条件。

创建步骤: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主,同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5A级景区评定流程,创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景观质量申报阶段(2年左右),组建国家5A级创建工程领导小组和创建团队,论证以乌海湖为主体的景区创建范围,编制《乌海湖景区总体规划》制定《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方案》,编撰提交《景观质量申报材料》等待验收;第二阶段为服务与环境质量申报阶段(2年左右),制定《创建国家5A级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方案》,按照方案新建或提升硬件设施,完善提升旅游服务,编撰提交《服务与环境质量申报材料》,等待验收。

建设项目:依据现有《乌海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20182032年)》,重点建设沙漠运动区、水上运动区、水利文化区、沙岛休闲区、葫芦岛和鸟岛等6大项核心吸引物类项目;旅游区基础设施和兰亭广场服务区等2项综合服务设施类项目。

 

第二节   文化产业园创建工程

创建意义: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以推动国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为引擎,促进企业孵化和产业聚集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创建对象:以当代书法艺术馆、书法广场、阅遇书吧为核心的主要区域。

创建条件:乌海书法产业基础较强,书法文化相关基础设施和书法文化氛围条件较好,基本形成集书法创作、拍卖收藏、展示交流和教育培训等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创建步骤:创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实施书法产业引导培育工程”“书法精品学术铸魂工程”“名家传承计划”“精英造就计划”“新峰培育计划等计划,打造中国知名的展示交流中心,筹建乌海书法交易中心,打造市场运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创建常态化四季交易的乌海书法拍卖会,持续办好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和书法产业博览会。第二阶段扩大影响力,丰富产品内涵,实施书法城市文化塑造工程,实施书画装饰工程加大陶瓷、泥塑、烙画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推进青少年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园区建设。

建设项目:建设以乌海市美术馆(当代书法艺术馆)穹顶艺术空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藏品库房、乌海市美术馆西部交易中心、智慧美术馆、市书画院改造、青少年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园区为代表的6大核心产业类项目;开展1类书法节庆活动项目。

  第三节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程

创建意义:打造文旅夜市,助力夜间经济,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乌海市旅游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

创建对象:1. 乌海湖景区、一号码头商业集中区、黄河大舞台至当代书法艺术馆为核心的环乌海湖主要区域2. 万达广场、万达金街为核心的市文体旅商综合体。

创建条件:1. 该片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富集、休闲设施基础较好、休闲消费业态初具规模,是能够集中体现乌海地域特色的区域,随着商业综合体建设的稳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将更加丰富,消费规模、质量和水平都将快速提升,夜间消费市场将更加活跃,具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要求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等基础条件。

2. 万达广场发展情况良好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较大、消费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要求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等基础条件。

创建步骤:按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要求,创建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申报提升阶段,填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表》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等。按照要求明确四至范围,丰富文化和旅游业态,完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第二阶段为迎检阶段,迎自治区和国家检查。

建设项目:1. 重点开展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配套基础设施、乌海湖1号码头商业风情街和夜景提升招商建设项目2. 点开展万达城提升和周边夜景提升2大建设项目。

 

  第四节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程

创建意义: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海勃湾区提升综合实力,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提档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现实需要。

创建对象:海勃湾区

创建条件:海勃湾区拥有乌海湖旅游区、金沙湾生态旅游区、当代书法艺术馆和蒙根花生态休闲区等4家国家4A级景区,有甘德尔山景区、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龙游湾湿地公园等特色景区,有新时针生态农庄等6家国家和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点,是以户外运动为特色,集城市滨水休闲、户外运动、沙湖度假、城市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央游憩区,具备创建以城旅融合发展为示范的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条件。

创建步骤:按照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流程,创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年左右),力争完成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根据验收报告进一步完善提升创建内容。第二阶段(1年左右),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申报并力争完成国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建设项目:依据《海勃湾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20192030)》,建设甘德尔山景区配套基础设施、金沙湾生态旅游区、凤凰山体育公园仰望宇宙城数字科普旅游、乌海院子、蒙根花农牧业休闲旅游、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乡村旅游等7项核心吸引物类建设提升项目;海勃湾区通景道路、绿道系统和全域旅游导视系统等3项综合服务设施类项目。

 

  第五节  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创建工程

创建意义:创建兼顾旅游者和本地居民需求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是将文体旅广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传统旅游城市向现代休闲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统筹推进乌海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发展的创新实践,对完善乌海城市配套设施和功能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创建对象:乌海市全域条件成熟旅游休闲街区

创建条件:乌海市“山、水、沙、城”资源禀赋极高,书法文化、葡萄酒、沙漠体育运动等城市休闲产业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的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休闲基础较为完备具备打造以黄河沙漠文化旅游休闲为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城市条件。

创建步骤: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创建标准尚未出台,依照《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0822021)、《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指要(试行)》要求和流程,分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阶段(2年左右),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指要(试行)》要求,打造核心吸引物、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文化品质、完善旅游要素、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宣传营销等要求,推进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第二阶段为提升验收阶段(2年左右),完成自治区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验收,并进一步提升,完成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验收。

建设项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指要(试行)》要求,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几字弯文旅综合体新地汉文化旅游区、阳光田宇葡萄特色小镇、吉奥尼葡萄酒庄旅游项目、爱莎生态体育运动旅游公园、乌海湖智慧健康谷、拉僧庙文化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黄河西行客栈旅游基础设施、乌海湖一号码头商业风情街、乌海市润森教育基地、文艺精品创排项目等12项核心吸引物类项目;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项目(乌海市博物馆)、乌海剧场等2项公共文体场馆类项目;海勃湾黄河护岸观光带、沿黄河生态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景观提升等2项基础设施类项目;开展2类文化旅游体育主题节庆赛事会展。

 

 第六节  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程

创建意义: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对象:乌海市全域

创建条件:乌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乌海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3元,同比增长1.7%,居全区第二位;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52元,居全区首位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乌海市促进旅游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试行)》等多项政策文件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现已建成7.6万平方米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及书法广场、阅遇书吧、人民公园奇石阁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节庆、赛事活动,来沙漠看海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以书法产业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户外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产业,以葡萄酒文化度假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创建步骤:推出文旅消费惠民措施,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提升旅游环境,着力丰富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执法。

建设项目:乌海市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工程相结合。

第十三章  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加强党对文化、体育、旅游、广电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第二节  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政府推进、市场运作、行业融合、社会参与、区域合作、属地管理的发展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文体旅游广电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会议制,积极协调解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发改、财政、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切实担负起涉及文化体育旅游广电事业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三节  加强规划引领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建立多规合一规划工作机制,将文化、体育、旅游广电项目建设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行统规共建。将城市绿道休闲游憩系统、商业服务网络与文化旅游承载力统筹考虑,将市民生活服务与游客体验需求统筹结合,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城建特色、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人文关怀和情感价值。

 

第四节  强化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设立各类各级扶持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各类资金的整合利用。加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和条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投入文化、体育、旅游、广电产业,积极寻求和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我市进行战略性投资开发。

 

第五节  强化人才保障

搭建成长平台,培养提升本土人才,实施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开办业务培训班培训从业人员,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创办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育基地。完善保障机制,引进利用高端人才,严格落实《乌海市人才引进工作办法(试行)》等优惠政策及配套优惠细则,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管理制度。聘请国内外知名文化、体育、旅游、广电专家学者,组建乌海专家智库。

文件下载: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